陈 经
图为三星和台积电LOGO 资料图
日前有消息称,美国商务部出口管制部门已通知台积电、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全球主要半导体制造商,计划撤销这些公司在中国大陆使用美国技术的全面豁免权,包括将美国芯片制造设备运往其在中国大陆的工厂而无需每次单独申请许可证。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禁止芯片制造商在华运营,但会在设备更新等方面带来不小的麻烦,增加企业运营负担。白宫官员还将这一举措对标中国的稀土材料管制,否认外界关于这是“新的贸易争端升级”的质疑。
在这一问题上,美方不仅无视在华企业利益,还企图将芯片设备许可与中国对稀土的管制联系起来,可谓错上加错。
首先,在性质上,芯片制造设备就与稀土截然不同。稀土作为典型的军民两用战略资源,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原则,在民用领域构建公平透明的供应体系。无论是美国企业还是全球其他市场主体,只要符合相关法规、提交申请,均可获得稳定的稀土供应。但对于高精尖武器制造等军事领域应用,中方基于维护国际安全秩序的责任,有必要实施差异化管理。而芯片制造设备则是典型的工业基础设备,许可证发放对象也主要为民用高科技产业。将芯片制造设备的民用领域管控,与中国对稀土的军民两用差异化管理进行错误类比,美方这一行为混淆了概念本质。
其次,美方收紧芯片设备许可机制,针对的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但受伤的却是全球主要半导体制造商的在华业务。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也是重要的半导体产品来源地。2024年,中国大陆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份额达38%,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美企约30%至40%的营收依赖中国市场。即便是受到管制的荷兰阿斯麦公司,2022年对华出货量也占到了其全球销量的14%。稳步增长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使得各大半导体制造厂商在过去几年纷纷扩大在华半导体生产规模,也获得了良好的收益。三星在西安的NAND 闪存工厂,占三星NAND总产量的30%至40%,是全球单个产能最高的NAND闪存工厂;2024年SK海力士对中国半导体工厂设备的投资较前一年增长了10倍,其无锡DRAM工厂销售额约为90亿美元,大增64.3%。
如今,美方在芯片制造设备上“设卡”,其目的无非是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顺便刺激外企在华芯片产能转移出中国。但美方低估了中国大陆对于这些企业营收与供应链的重要性,也低估了产能转移所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
最后,不同于稀土,美国芯片制造设备并非不可替代。2022年8月,时任总统拜登签署了《芯片与科学法案》,建立了系统的管制框架,企图将中国排除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之外,扼杀中国先进芯片制造能力。但实际上,美国在芯片制造业并无绝对控制力,美国芯片设备公司只占全球约1/3份额,需要荷兰、日本等国政府与公司配合才能将限制勉强推进下去,同时也要顾及各国与业界的利益。
从长期看,美国对芯片制造设备的禁令本质上正成为全球产业链“去美化”的催化剂。阿斯麦、日本东京电子等企业乐见其成,前者凭借DUV光刻机在华市场份额提升至35%,后者的清洗设备订单量同比增长22%,正加速填补美企退出后的市场空白。与此同时,中国本土设备企业的替代进程已呈现规模化突破,中微公司5纳米刻蚀机通过台积电验证,北方华创14纳米薄膜沉积设备在中芯国际产线实现量产,2024年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已从2020年的16% 跃升至28%。中国芯片设备领域的“去美化” 进程本就依托自主创新蓬勃推进,美国的制裁非但未能遏制,反而以“技术封锁倒逼自主突破”的逻辑加速了这一进程。
就如《芯片战争》作者克里斯·米勒指出的,要想彻底“封杀”中国半导体,不仅要阻止中国发展先进芯片的能力,还要逆转中国已经具备的能力。这对现在的美国而言恐怕有些“超纲”了。美国前商务部副部长埃斯特维兹就曾寄希望于中国的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自己“坏掉”,这样只要美国公司不提供零部件和服务,就能对中国造成打击。
但随着中国芯片自主创新成果不断,这些目标已成空谈,北方华创等中国企业甚至成功跻身全球设备商前列,美国对华芯片制裁终将失败的判断已成为业界共识。尽管部分企业迫于压力在合规层面采取保守姿态,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用行动作出真实选择,例如英伟达等企业在多次遭遇出口限制后,仍持续推出中国特供版GPU;应用材料、泛林集团虽表面配合管制政策,却通过技术调整、本地研发等方式维持在华业务规模。这种“消极合规表象下的积极布局”,本质是全球产业对中国市场不可替代性的客观回应,也印证了单边制裁在全球化产业链面前的天然局限性。当中国设备企业以每年超30%的技术迭代速度突破封锁,当本土晶圆厂28纳米成熟制程产能占全球比重升至25%,美国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割裂产业链的企图,正被市场规律与技术进步的双重力量逐步消解。(作者是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
延伸阅读
据路透社10日报道,美国白宫人工智能(AI)和加密货币事务负责人戴维·萨克斯当天表示,中国在AI模型领域仅落后美国3到6个月,并警告称,若政府过度监管AI产业,可能会使美国失去主导地位,把市场拱手让给中国。
新加坡《联合早报》提到,中国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今年1月推出低成本、高效能的AI模型R1,在全球科技界引起震动。此后,多家中国大型科技企业相继推出自研模型,主打高性价比,与西方领先模型展开竞争。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竞赛。”在华盛顿举行的亚马逊云科技峰会上,萨克斯表示,中国在AI模型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美国必须尽快扫除过度监管导致的创新障碍。他警告称:“我确实担心,我们正走在一条被恐惧驱动的道路上,最终可能会扼杀当前令人振奋的技术进展。”
美国白宫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事务负责人戴维·萨克斯 资料图
白宫随后解释称,萨克斯指的是中国的AI模型,并补充称中国在AI芯片性能方面比美国落后一到两年。
为在人工智能竞争中赢过中国,拜登、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芯片制造能力采取了不同的打压策略。拜登在今年1月即将卸任的前一周紧急出台了“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在世界范围内将芯片进口国划分为三个等级。这一规则一经发布便引发多国批评。
特朗普政府在今年5月12日废除了上述原定于5月15日生效的规则。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当时发表声明称,拜登的出口管制政策“将扼杀美国创新,并给企业强加繁重的监管负担”。该局还称,未来将出台替代性新规。彭博社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起草自己的方案,可能转而与各国单独磋商。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发布对华AI出口管制,警告全球企业若允许将美国芯片用于训练中国AI模型,可能面临法律后果,此外还警告业界使用中国先进计算机芯片包括特定华为昇腾芯片存在风险。中方对此多次表示反对,5月21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美方措施涉嫌构成对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限制措施。任何组织和个人执行或协助执行美方措施,将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法规,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萨克斯在10日的峰会上揭露了美政府背后的用心,他称,如果5年后市场上充斥着华为的AI芯片,“那就意味着我们输了……绝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他进一步解释了特朗普政府与拜登政府在芯片管制问题上的不同,批评上届政府的“扩散规则”使“扩散”一词被附上了负面含义,“技术扩散本应是件好事”。路透社称,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则”曾把阿联酋等国家列入AI芯片出口限制名单中。萨克斯质疑称:“我们到底给了他们什么选择?我们简直是把他们推向了中国。”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 资料图
外媒分析称,萨克斯此番表态疑似对美科技界的呼应。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今年5月底表示,无论有没有英伟达芯片,中国都会继续前进。5月8日,OpenAI、超威等4家美国科技企业的高管在美国国会山出席听证会时发出警告称,出口管制可能让美科技企业在竞争中失去优势。
路透社称,萨克斯淡化了美国AI芯片可能被走私的风险。“我们讨论这些芯片时,就好像它们可以被藏在公文包里走私一样。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些设备的机架有八英尺高、两吨重。”萨克斯说,“很容易就能验证这些芯片是否还在它们应该待的地方。”
路透社分析称,萨克斯这番言论意味着美国的AI政策重心可能会转向推动AI芯片和模型向更大范围的市场出口,以加强美国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与中国竞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梁怀新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萨克斯的言论凸显当前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尴尬问题,即在试图将人工智能“武器化”的同时,美国面临人工智能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一方面,美国政府想把人工智能作为限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甚至是其盟友的“武器”,打压他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如限制芯片出口等。但另一方面,这会对美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国际合作产生影响,最终“画地为牢”。
铁牛配资-按天配资平台-专业配资服务-在线配资开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