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在成功攻占南京后,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下令处死一位忠心耿耿的宰相,准确地说,这位忠臣是对建文帝朱允炆忠贞不渝的支持者。他的名字叫卓敬,这位誓死不屈的建文遗臣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杀死卓敬之后,朱棣不由得感慨:“自从大明王朝建立以来,国家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仅仅培养出卓敬这样一位人才。”那么,这位卓敬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才能又何以使明成祖朱棣给予如此崇高的评价呢?其实在靖难之役中,卓敬曾向建文帝朱允炆献策,若朱允炆采纳了卓敬的提议,燕王朱棣将会陷入绝境。今天,我们就深入了解这位复合型人才卓敬的传奇经历。
卓敬出生于浙江瑞安,洪武二十一年取得进士称号。关于卓敬的童年,史书中记载了两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年幼的卓敬曾在宝香山读书,有一次放学回家的途中不小心迷了路,正当他感到无助之际,突然出现了一头金黄色的大牛,将他驮回了家。当小卓敬回到家中,准备将这头牛放回时,才惊觉自己骑坐的竟是一只老虎,令人捧腹又感到不可思议。还有一次,卓敬遇到了一位相士,这位相士在仔细审视后,惊讶地称赞卓敬是千古难得之才,但同时也悲叹“可惜血不华色耳”,意指他可能无法长寿。这两则神奇的故事为卓敬的人生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尽管我们无法判断卓敬是否真的为奇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的才华非常卓越。卓敬堪称一位复合型的人才,正如《明史》所记载的,他在天文、地理、律历及兵刑等领域皆有深厚的造诣。同时,他外貌俊朗,口才出众,谈吐间自信从容。
展开剩余52%洪武二十一年,卓敬一举考中进士,后升任户部右侍郎。洪武年间,朱元璋的众多儿子们均被封王,由于这个新帝国刚开始建立,礼仪制度尚不完善,王子们在服饰和车辆上纷纷模仿太子,卓敬因此上书建议:“京城乃天下之中心,陛下的儿子们皆效仿太子,然而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嫡庶混淆、尊卑不分,难以让天下人信服。”朱元璋看到后,十分赞赏,并且因此更加重视卓敬,随后提升他为宗人府经历和户部侍郎。
进入建文帝时期,朱允炆为了削弱地方藩王的兵权,开始筹划削藩的政策,卓敬对此提出了独到见解。他对朱允炆上表建议:“燕王朱棣不仅有谋略,还相貌与高皇帝相似,北平地理位置优越,历朝历代都由此崛起,将其封地改为南昌,若有变故,也较易于控制。”卓敬认为强行削藩会逼迫朱棣反叛,不如将他迁至边疆贫瘠之地,进行温和地控制,而后逐步收拾他。可惜,这一建设性的建议未能得到朱允炆的采纳。
到了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陷南京,卓敬也在此次政变中被捕。朱棣指责他曾提出的改封建议破坏了骨肉亲情,但同时也对卓敬的才能心存怜惜,试图劝降。然而,卓敬的坚定不屈令朱棣既恨又敬,而此时,姚广孝则借着以前与卓敬的交情,向朱棣建议:“如果卓敬的计策被朱允炆听从,您现在的成功又有何可能?”听完此言,朱棣下定决心,最终选择了处决卓敬,并彻底清算了他的三族。
发布于:天津市铁牛配资-按天配资平台-专业配资服务-在线配资开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